曹操和耶稣,可不可以不吵架
自我成长专刊
AC专栏
作者 |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
简介: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,长相年轻、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。座右铭:惜时惜人。咨询小时数:3000小时,研究方向:职场心理、婚恋两性、身心疾病、朋辈心理辅导。近期关注:要事第一、正念减压、网络时代人际沟通。
编辑 |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
联系 |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@qq.com
最近的互联网上犹如“战场”,气氛异常紧张和尖锐,引发争议的话题,一个接着一个。甚至一些非常不起眼,可能很多年之前发生的事,也可以掀起好大波澜。
我个人觉得,大多数的论战已经距离事实本身很远,大部分参与争吵的人,只是为了争一个输赢——是为了让自己不输,才坚持不懈。
我无意去谈支持哪一方。只是想探讨一个问题:
如果我对别人有不同的意见,我该怎么对待?
前两天我无意点开了一个短视频,是一个中文名叫“曹操”的美国演员在个人社交媒体发布的。这个短视频其实跟这个主题无关,不过却恰巧又展示了一种不同于目前互联网吵架生态的方式。我先把视频内容用文字简单表述一下,随后重点借此来谈谈我的理解。
1
“曹操”据说还挺有名的,年轻的时候他长这样,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他的影视作品。
故事缘起是,有个中国老汉在抖音发了一段短视频,跟他有关:
中国老汉说,发现有许多老外喜欢取中国历史名人的名字作为中文名。比如撒贝宁的老婆叫唐朝大诗人“李白”,还举例了“曹操”。
老汉觉得心里很不舒服。
他说,你们这些老外也配!
这些历史人物的名字,已经成为历史的一部分,不是你想叫就随便叫的。
这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。
他还拿自己举例。说自己如果到国外,不会告诉老外自己叫耶稣,在他看来这是对外国文化的不尊重。
因此他呼吁,如果见到这些取中国历史名人名字的洋人,要当着他们的面说“你也配!”
显然,能不能取名“曹操”或“耶稣”,中国老汉有不同意见。
而他的处理方式是,明显表示反对,并且还要侮辱那些取名的人。
2
美国演员曹操看到后,针对这则批评,做了一段回应:
他谈了3个要点。
首先,他解释了自己取名“曹操”的原因。
他取名“曹操”,是因为他很尊重曹操。
他认为曹操聪明、能干。在美国的文化,他们经常出于尊重,起自己尊重的历史人物名字。
后来他接触了中国文化,才发现中国人有“避讳”的历史传统(原视频没有这么直接用“避讳”,只是笼统地用中国文化不一样,不过相信是指这个文化,中国老头的“你也配”背后相信也是这个思维的体现)。不过当他发现的时候,自己已经使用这个名字25年了,已经很有感情了。
其次,关于“你不配起曹操”这个名字。
他的回应是:我只能说,尊重你的感觉。
第三,关于在国外是不是能起耶稣这个名字的问题。
中国老汉觉得如果他在国外称呼自己叫耶稣,那是侮辱了别人的文化。
曹操则表示,其实耶稣这个名字在国外是一个很普通的名字,特别是西班牙、南美那些地方,耶稣是排列前几名的常用名,曹操自己就认识5个耶稣,大概就跟我们每个中国人大概都认识几个“王强”、“李梅”差不多,如果大叔到美国,叫自己“耶稣”的话,他就是曹操认识的第六个耶稣了。
视频后面曹操也谈了自己对这起“冲突”的一些看法,这里暂且不表。
3
当我们对别人有不同意见,我们该怎么办?
这段短视频,其实已经给出了一些思路,我用三步归纳如下:
首先,让去理解一下这个“不同”。
冲突,其实来源于彼此的文化不同。
曹操在视频中也点出了争论的实质是文化差异的体现。
因此,当我们多去理解他人的文化,可能就不至于因为他人的行为和思想与自己不一致,误以为别人是在侮辱自己,或者让自己难堪了。
特别要提一下,文化的差异并不限于不同国家之间。一个国家内部,不同城市的人也有文化差异——北京人和上海人就不同,不同年龄层的人也有文化差异——80后和90后在很多方面也不一样,而且哪怕同龄人之间,也有彼此的文化。
从个体的角度看,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化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、教育经历、社会经历,而这些积累起来,成为了我们自己独特的文化:我们是怎么观察自己和世界的,是怎么与这个世界相处的。
我们当然可以在自己的小世界安静待着,这样也就不会有任何的冲突。
但是,你一旦要和外界接触,特别是想主动去评论和指点不同于你的人和事,那就要虚心一点、小心一点,因为很大可能会产生冲突,而冲突正是由于你对别人的文化不太理解造成的。
4
其次,你有权利不喜欢,但是没有权利阻止别人去喜欢。
不同的文化,决定了我们的喜好偏好。你当然有权利不喜欢,讨厌某些人、某些事。
就像中国老汉,完全可以不喜欢、讨厌起历史名人名字这件事,甚至可以在心里想,这个人不配起这个名字。
所以曹操说,我尊重。
喜不喜欢其实就是自己的一种感觉,更精确的说,是从你的文化或者生活框架背景出发,做出的一个判断。换个文化背景去感受,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结果。因此这是非常主观的事情,也没有对错之分。
但是,尊重你不喜欢的权利,是因为这是你内心深处的感觉,别人无权干涉,并不代表因为你不喜欢,就可以依着这个理由为所欲为。
如果因为你不喜欢,所以你也不让别人去喜欢,或者因为你不喜欢,就要消灭掉这些你不喜欢的人或事,就过分了。
比如,你当然可以因为你不喜欢,所以你决定自己不会起个名字叫曹操。但是,因为你不喜欢起名叫曹操,所以你也不允许别人起名字叫曹操,如果有人起名叫曹操了,你就要疯狂的攻击对方。这已经跟你喜不喜欢没有关系了,是你在强迫别人接受你的观点和生活方式。
你可以不喜欢,别人也可以喜欢,或者至少不讨厌。
别人没有必要因为你的不喜欢,放弃自己的喜欢和不讨厌。
我想,如果别人因为喜欢曹操这个名字,所以也要强迫你叫曹操,或者强迫你跟叫曹操的人做朋友,你肯定会反对,凭什么来干涉你。同样的,当你这样去干涉别人的喜好,别人也不会不反对。
你即便赢了,也不在理。
吵输了,也是你自己没事找事。
有的人会批评,我提出的这个“尊重每个人想法和生活方式”是自由主义,是西方的舶来品。这些人大概是忘掉了,中国传统文化提出“求同存异”、“各美其美,世界大同”已经几千年了。
“各美其美”的意思是,我可以有我喜欢的,你也可以有你喜欢的,我们彼此尊重的喜欢,这样世界也就和平了。
中国老汉和跟他类似思维的人,大概把这个传统文化精髓忘掉了。
5
第一步,搞清楚冲突是文化差异造成的,有助于我们看到彼此确有差异。
第二步,可以有不同意见,但没有权利强迫别人跟你保持一致,是尊重这种差异。
现在来谈第三步,从文化差异中学习。
我还是从“不喜欢”讲起。
讨厌、不喜欢是一种感觉。但这种感觉也已经经过大脑的判断,并非最初的感受。
当我们把问题变成“不喜欢什么”、“讨厌什么”,继续深挖下去,还会有更明确的回答。
深挖下去,你会发现不喜欢或讨厌,是基于更具体、更难以启齿的情绪感受。比如,有些事情如果你去做的话,会带来羞耻感,所以我们不会去做。或者,有些事情会让我们感到自己很卑微,所以不会去做。
每个人都会有讨厌和不喜欢的人或事,然而,当你表达讨厌和不喜欢的同时,你不知道的是,其实这也映射出你内心的模样。
讨厌和不喜欢,往往更主要的还是跟自己有关。
这本可以变成一个探究自己内心世界的契机。
遗憾的是,人们往往更习惯通过指责别人,把怒火发泄在讨厌、不喜欢对象身上来处理自己的情绪,而这恐怕是一种简单又粗暴的方式。
如果侥幸成功,你不喜欢的人或事被你打败了,有那么一阵,你的坏情绪可能就没有了。
但是情绪其实就在你的身上,是生根在你内心深处的。所以,当下一次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的时候,它又会再次被点燃。
这也是为何网上的这些争论,总是一段时间硝烟弥漫,一段时间沉寂,过一段时间又烽火再起的原因。
事实上,你并不是真的在跟对方“打架”,而是在跟你内心的那些不舒服的感受“打架”。
所以,不妨把讨厌、不喜欢当做突破自己的契机,去看看你到底纠结一些什么?
比如这个老汉。
他为什么就会觉得别人起了曹操这个名字,就让他这么的不爽。
有没有一种可能,其实他的潜意识里,非常希望可以自由地起个名字,但是因为他心里有一道禁忌,因此不敢逾矩。所以,当他发现别人竟然可以无所顾忌取名字,他可能会嫉妒,可能会为自己不敢突破自我而愤怒,可能会有一种很强烈的无力感。
而这些感受都会变成讨厌、不喜欢,我有不同意见。
只有探究下去,你才会发现,你到底是不喜欢什么,亦或者是因为太喜欢而自己又得不到的怅然若失。
而这些,当你用吵架的心态去面对不同意见的时候,是完全不可能获得的。
对中国大爷来说,如果可以用学习的心态,那么他可能会发现,自己真正在讨厌什么,并通过学习发现,其实叫耶稣也没有什么要紧,到美国后完全可以当着美国人自我介绍是“耶稣”,甚至和曹操成为好朋友。
尊重不同的文化存在,不仅仅是因为不同的文化必然是存在的,也是为了让你有更多的可能性,去发现自己、突破自己、完善自己。
更重要的是,如果你真的对自己的文化有足够自信,就不会害怕跟你不一样的文化会把你吃掉,拼命抵抗别人跟你的不同(意见)。你大可以跨前一步,主动从对方的文化中学习,让对方帮助你成长,最终让对方成为你的一部分,这不是更好吗?
曹操的视频,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:曹操和不敢叫自己耶稣的大爷,不用相互对骂,也能交换意见。
而其他正在对骂的曹操和耶稣,是不是也可以不再吵架,甚至争取做朋友?
希望这段短视频和这篇短文,可以为这场互联网混战降低一点点的声量。
祝
人类和平。
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
北大女生包丽去世:关系中“精神虐待”的11种手段,大多出人意料
培养同理心孩子指南|同理心发展10步骤及父母可用的12种办法
报名加入<高自尊训练营>|不能出门聚会的日子里,成为更自信的人
关注本公众号,回复【会员】,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
点击阅读原文,可了解: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